EN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 > 破局人才之困,构建增长引擎

破局人才之困,构建增长引擎

2025年08月22日

当流量红利消退,组织力成为电商下半场决胜的关键。

当下电商行业,流量红利见顶,价格战硝烟弥漫,平台规则频繁变动,企业想要突围,人才已成为核心变量。

8月13日,老高电商圈子“亿级卖家成长营”杭州站聚焦“电商人才建设”,在老高电商管理学院院长湛广老师的带领下,深入剖析行业痛点,围绕“如何破解人才困局,构建可持续增长引擎”展开了深度探讨与实战共创,为电商企业老板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破局思路与实战经验。

01

行业困局下的人才命题

电商行业已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,早期靠流量红利和粗放管理就能盈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。一方面,获客成本持续攀升,从几年前的几块钱到如今几十上百,企业不得不靠提升人效来摊薄成本;另一方面,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,对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提出了要求更高,这倒逼企业构建更强的中后台能力,而这一切的根基在于人才。

但现实是,多数电商企业陷入人才困境:运营团队臃肿却缺乏核心骨干,高薪挖来的高管水土不服,内部员工晋升通道混乱导致优秀人才流失,中高级人才占比不足难以支撑业务扩张…… 这些问题如同无形的枷锁,困住了企业发展的脚步。湛广老师那句“商业模式转型,高阶玩法,人才是决定因素”,道破了当下电商竞争的本质。

02

电商人才盘点

精准诊断企业“人才病”

  1. 人才结构的失衡

电商企业普遍存在运营人员占比过高的问题,形成所谓的“人海战术”。然而数据显示,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,往往在中后台(产品、视觉等岗位)投入更多人才。因为当运营手段逐渐同质化,比拼的就是产品力和视觉力,这需要专业人才支撑。

某案例中,两家业务相近的企业,A公司运营人员占比40%,品牌视觉和产品人员仅占8.5%,业绩增长乏力;B公司运营人员占比25%,将产品和视觉团队占比提升至27%,凭借差异化产品和优质视觉呈现,业绩实现翻倍。这说明,人才结构是否合理,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突破增长瓶颈。

  1. 薪酬体系的认知误区

“真正的人才不在乎底薪”是很多老板的误区。实际上,底薪是对人才的基本尊重,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的基础。通过BOSS直聘后台数据可见,头部人才(薪酬分位值75分位以上)对薪酬的敏感度不仅在于总额,更在于底薪所体现的企业诚意。

此外,薪酬分位值的设定也应与本地接轨。在杭州、广州等电商核心城市,头部运营人才的薪酬分位值若低于70分,很难吸引到优质人才。同时,福利体系的设计同样关键,双休、弹性工作制等“软福利”,在当下对人才的吸引力甚至超过部分现金补贴。

  1. 职级体系的混乱现状

“店长挂着总监头衔,总监干着主管的活”,这是多数电商公司的真实写照。许多电商企业的岗位设置笼统(如仅用“运营”统称多个职能),且缺乏清晰的职级体系,导致权责不清、管理混乱。合理的职级体系应包含管理路径(M序列)和专业路径(P序列),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。

例如,M序列可从M1到M10,对应从基层主管到企业高管的管理岗位;P序列可从P1到P8,覆盖从初级专员到资深专家的专业岗位。既能避免“头衔通胀”,又能让员工看到晋升空间,减少优秀人才流失。

  1. 黑洞部门的隐形消耗

企业中往往存在“黑洞部门”——那些缺乏核心人才,需要老板投入80%精力却产出有限的部门。例如某企业11个部门中,3个部门因没有得力负责人,导致老板事必躬亲,不仅分散了精力,还导致整体效率低下。

识别黑洞部门的关键,在于看是否有能独当一面的中高级人才。解决办法要么空降资深人才,要么从内部培养,尽快填补人才空缺,让老板从琐事中解脱,聚焦战略层面。

03

人才梯队打造

构建企业人才护城河

  1. 人才配置的黄金比例

头部电商企业与中小商家在人力成本投向上存在明显差异:头部企业遵循“小前台、大后台”模式,30%人力成本投运营,70%投产品、企划等后台岗位;中小商家则相反。这种差异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层级。

数据显示,中高级人才占比超过15%的企业,通常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增长潜力。因为这些人才能带来远超普通员工的价值,某案例中,一位头部运营创造的利润是普通运营的7倍。所以,与其在基层岗位上“堆人”,不如重金引进和培养中高级人才。

  1. 招聘的底层逻辑

招聘优秀人才,首先要像做爆款详情页一样打磨招聘页,突出企业优势和岗位价值。其次,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同样重要,90后、00后人才更看重工作氛围和成长空间。最后,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是吸引顶尖人才的硬通货,但要避免“高薪挖错人”,需通过专业面试评估其真实能力。

红小厨的案例值得借鉴,他们通过搭建精准的人才供应链,明确各岗位的能力模型,结合校招、社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,全面招纳头部优秀人才,大幅提升了招聘效率。这说明,招聘不是随机行为,而是需要系统化运作。

  1. 新人培养与空降存活

新人入职后的3-6个月是“黄金磨合期”,这段时间上级需亲自带教,传递企业价值观和工作标准,帮助制定职业规划。而空降高管的成活率通常低于30%,建议推行“总助制度”——安排专人协助其熟悉业务、对接资源、处理人际关系,加速融入进程。

  1. 人才复制与裂变

优秀人才的复制有两种模式:

  • 孵化式裂变:适合有野心、愿带团队的人才,让他们培养下属,自己晋升;
  • 创业式裂变:针对更看重收益的人才,当新业务出现时,让其下属负责,形成良性竞争。

关键是要建立对应的职级和薪酬体系,比如晋升不仅有职位提升,还有薪资涨幅和提成调整,让人才有动力去培养接班人。同时,着力打造“人才引力场”,认识到顶尖人才天然吸引顶尖人才,创造一个能够充分授权、认可价值、让人才“痛快地干”的环境。

04

同频共创,碰撞真知灼见

下午的闭门研讨是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。在小规模、高信任度的场域中,同频的创业者们围绕战略匹配、人才梯队、激励保留、体系搭建等共性挑战,展开了深度剖析与策略碰撞。通过痛点诊断、模式借鉴与实战经验交流,每位参与者都获得了系统性方法与可落地的行动启发,实现了从“孤独探索”到“共振共解”的突破。

正如老高电商圈子始终秉承的使命——“帮助电商成功”(成功定义:事业有成、精神充实、家庭幸福、身体健康),本次亿级卖家成长营直击“人才建设”这一核心,为电商人指明了实现这份“成功”的底层密码:

所有的战略,最终都要靠人去实现。

电商企业的人才建设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从盘点现状入手,找出问题所在,再针对性地搭建梯队。无论是薪酬体系调整、职级体系梳理,还是人才招聘与培养,都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,形成系统化的人才管理机制。只有真正重视人才,构建起强大的人才梯队,才能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未来十年,必然是组织能力的决战。愿每一位电商企业老板,都能成为破局先行者,不仅打造出持续增长的爆款产品,更能培育出赋能人才茁壮成长的优秀组织,在这场残酷而精彩的竞争中赢得最终胜利。

老高电商圈子,与您同行,共筑未来。


本文标签: 返回列表
×
×
隐私协议
×

平台信息提交-隐私协议

· 隐私政策

暂无内容


           

×
金冠俱乐部会员申请 年营业额7000万以下、非企业决策人、第三方服务商请勿填写